播报新闻背后的新闻 记录社会层面的影像

2009年4月13日星期一

亦官亦商驻京办

1、 坠床而死

3月23号,20岁青年温龙辉在福州第二看守所怀疑被殴打致死。死者家属再去看监控录像时,那一段殴打的过程不见了,但是,家属们听到了温龙辉的哭喊声。福州市第二看守所的人称,温龙辉没有挨过打。他死亡,是因为从床上摔下来,属于猝死或病理原因。强国社区这是继躲猫猫、作噩梦后、又一起被公开报道的发生在看守所里的猝死事故了。但死因又翻了新,成了“坠床死”。

坠床而死!狱警同志,真难为你们了!床有多高,人有多重,地有多硬,坠床就能摔死?一些人想象力之贫乏,令人瞠目。有腾讯网友看后气愤地留言:“直接说他喝水呛死的多好?干净利索”。嗯,大家还真别当笑话听,照这么发展下去,保不住下一个就是被呛死的!噎死的!鱼刺卡死的!
虽都是猝死,却不能千篇一律。前面的种种理由,都被兄弟部门占去了,已经成了人家的专利,后来者东施效颦,徒留笑柄,如有雷同,纯属造假。于是乎只能搜肠刮肚别出心裁,黔驴技穷,实在想不出合情合理的来,硬着头皮也得诌一个。这就好比考试写作文,你能构思精妙真实感人文情并茂最好,实在憋不出来,胡乱涂几句,好歹也能捞两分,总不能空着。

附加新闻一条:我们可爱的公安部长孟建柱同志近日发话:公安机关要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。

我其实想说的一句,不希望做亲人,也不敢做主人和老师,只希望把我们群众当“人”看待就万幸了!

2、 纳税人的钱如此花

常州市武进区郑陆镇1个月招待消费掉2789包“中华”。郑陆镇政府一工作人员说,作为基层政府,每天要接待的各类检查比较多,随便哪一个检查组都不能得罪,来人检查时每人发一包中华香烟已经成了惯例。

2789包,折算为280条之多,小小一个镇,一个月用于招待的中华烟达到这么多,那一年是多少? 常州各乡镇该要“消费”多少中华烟?然而,发中华烟的潜规则岂只是常州?
只有取消招待烟这一名目,才能破除发中华烟潜规则

再看看,河南许昌、漯河两市驻京办,66万元买了777瓶假茅台。驻京办为什么要买茅台酒?驻京联络处应该算作政府派出机构,那么,这66万多元应该由地方政府埋单,换言之,应该是政府“公务支出”中的一项。现在,66万多元买了假酒,这酒大概是不能喝了,但这钱能否全部追回?如果不能如数追回,这笔账谁来认呢?地方政府最后以什么名义核销呢?

“假茅台丑闻”背后的真问题值得关注,“对于政府部门来说,更需要严控支出,因为政府花的是纳税人的钱、老百姓的钱,有必要公布所有机关每年的招待费。

3、 驻京办是个啥机构

接着刚才的说,出手如此阔绰,花66万买酒,驻京办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角色?

目前在北京,各种驻京机构要超过一万家,有关专家算了一笔帐,如果一个驻京办每年的经费保守地按100万元计算,所有驻京办每年需要的全部经费就在一百亿以上。 驻京办几乎演变成各地政府的“公关办”、“踩点办”、“项目办”、“资金办”。近些年,各地政府集中“优势兵力”,主攻部委争夺资金、项目,跑步“钱”进成为屡被媒体曝光的热点现象。

而且,驻京办“既贵为官员,又像个商人”,更是滋生各种腐败的平台。河北省李真案中,河北省驻京办主任王福友因贪污、挪用公款、受贿三罪被判无期徒刑。成克杰案中,广西驻京办事处副主任李一洪犯贿赂罪被查办。沈阳“慕马案”中,沈阳驻京办主任崔力贪污公款而惩处等等,不一而举。

有必要探讨驻京办是否有必要存在的时候了,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,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,其存在的必要性正在弱化,而且继续存在下去会带来诸多问题:一个问题是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负担

山东省潍坊取消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11个办事处,引来一片叫好。那么其他城市呢?驻京办“跑部钱进”,谁来喊立定?
大家无非就是做生意,搞搞小买卖,挣钱养家糊口
忽然有人惊呼“城管来了!”,大家四散而逃,一地鸡毛

6、数字新闻调查称85%农民工看病首选黑诊所

没有评论: